新闻动态
你的位置:九游光遇官方正版下载 > 新闻动态 > 齐一民《四个不朽》(一)生活不朽(15)我家周边的报刊亭和它们的亭主
齐一民《四个不朽》(一)生活不朽(15)我家周边的报刊亭和它们的亭主
发布日期:2025-02-05 06:35    点击次数:181
15. 我家周边的报刊亭和它们的亭主

(2014 年7 月22 日,星期二)

《四个不朽 : 生活、隽文、音乐和书法》 ,齐一民/著,知识产权出版社2015年10月第1版。

我家周边方圆500 米至少有8 个报刊亭,它们就好像是一张有8 个支点的蜘蛛网,随时能把我这个喜欢读报的“大毒蜘蛛”给网罗进去。

无论是绝对数, 还是相对数, 北京的报刊亭都肯定是全国之最,对于一个习惯于“报来伸手”的我这类北京人来说,到外边的城市什么都能习惯,就是习惯不了找不到报刊亭。比如,我曾在上海的南京路“上下求索”,又比如,我也曾在“大武汉”的汉口一条街一条街地用两条腿“扫马路”,但无论是怎的“求索”,也无论是怎的把鞋底都磨平了,就是找不到一个报刊亭,那情形,就如同大烟瘾犯了,就好比是刚刚被爆吸食毒品的宁财神——我是说极端的难受。照理说都网络时代了,报纸的气数也该尽了,我本不该读那么多报,但读报和读书一样,不读则已,读(毒)上了就下不来。有时我将自己这种必须天天读报的“恶习”归类于老年痴呆的前兆,自认为是一种“抱残守旧”的现象。但既然已经都痴呆了,就索性痴呆到底吧;都已经守旧了,再怎么的守,也都是旧的!

展开剩余54%

由于上述的读(毒)瘾每日必犯,因此我对周边的十个八个的报刊亭以及它们的主人,就无比的熟悉。它们就像那些卖菜的、卖水的、卖书的、卖食物的、卖咖啡的……我家周边那些的每月每周每日对外伸出召唤的手的——大商小贩们一样,构成着我生活着的“场景”,这种“场景”是活动着、移动着的,每一个人都有,“场景”就是你我每天都按时“出没”的地方,就是你的“动物习惯和习性”。比如,一个政客每天出没的“场景”是发言的大会会场和他面对的唯唯诺诺低头做着笔记的下级听众,一个公交车司机每天面对的“场景”是他面前的车窗和街景,一个拳击手每天面对的“场景”是对手那被他打得头破血流的脸,一个说对口相声的人每天面对的“场景”是他那个看了再也不想看又不得不看看了就恶心的搭档的嬉皮笑脸的——模样,当然,一个都“金婚”了的丈夫每天作为一个丈夫,面对的是他既熟悉又不太熟悉妻子的脸,一个俄罗斯国民十几年如一日面对的国君的“场景”,是那个有时苦笑有时不苦笑但怎么看怎么都非常有咖啡味道的弗拉基米尔• 普京先生的—眉毛和胡子(尽管普京先生平时不留胡子)。

我想,在我把那些卖报的报亭当成既固定又移动的“场景”的同时,他们—那些卖报的人看我,也是一道既移动又固定的“景观”吧。我眼中它们是固定的,因为它们常年就在原处不动,我眼中的它们是移动的,因为我今天上午可能在这个报亭买报,明天上午就可能从那家报亭买报;于他们来说呢,我的固定不固定的变换在于,他们今天看“那家伙”来了,他们明天又看“那家伙”跑到对面的报亭去了。他们的眼睛肯定是雪亮的,它们(那眼睛)就仿佛是安装在报亭里的用于“反恐”的监控器,我这类人每日的一举一动肯定都在他们的眼中半有意识半无意识地映放着、记录着,因为他们——那些亭子的主人,无所谓春夏秋冬刮风下雨甚至下雪下雹子的每天10 多个钟头地在亭子里“站岗”,他们是人肉建成的电线杆子,是仿佛不会动的树桩,当然,也好像是纹丝不动机警狐疑的—警察。

(未完待续)

发布于:北京市